• 1
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教育技术>> 理论培训>>正文内容

理论培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的必要性、思路与意义

摘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有其当前的历史必要性,具体体现在对于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规范教师培训三个方面。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内容体系与国外标准相比,有明显的不同,是更为全面的标准体系。该标准的实施将在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规范教师教育体系、促进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纵深发展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必要性  制定思路  意义

1.引言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教育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紧跟世界先进水平的重要体现,它的制定,有其深刻的背景,是教育、社会与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必需。

国外早在20世纪末就已经有类似标准出现,直到今天我国才有相应标准的出台,这其中有其历史必然性,本文正是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对该标准制定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此外,与国外标准(特别是美国的NETS·T标准)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对标准制定的基本思路也给与概要介绍。对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实施之后所产生的影响,是每位教育工作者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期能有助于广大读者的理解。

2.标准制定的必要性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教育部组织有关单位,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教育科研单位的专家与学者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应中国国情和教师发展趋势的规范性标准。研制该标准的必要性体现在:

2.1 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已经基本满足了数量上的需求,但是还存在着结构性的短缺,特别是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和素质方面,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在2003年召开的教师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提出教师教育的转型问题,标志着教师教育工作向全面提高质量方向发展。提高教师质量的核心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就是说,要使教师都能够像医生、律师那样,成为一种专业人员。

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主要是两个:一是提高教师的学历和学位水平,二是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

在教师的专业技能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和水平。教育技术的普及不仅仅是手段和方法的运用,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将从制度上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从而使教育技术有效应用落到实处。

2.2 研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朝着纵深发展。很多城市和地区已经突破原来的实验范围,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标的学校越来越多。在这种形势下,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新课程对他们的挑战。新课程的核心是要引导学生自主、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就是要改变在课堂上的行为模式。利用教育技术就是改变行为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将是新课程改革成功的保证。通过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引导教师提高教育技术能力,这是保证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2.3 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是教师培训规范化的需要
教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培训。从第九个五年计划开始,从国家到各级地方和各个学校都非常关注教育技术或信息技术的培训,并投入很多人力和物力。但是也存在许多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使得各种培训无论是目标、方法、内容、模式和评价等方面都存在混乱的局面。有些地方的教育技术的培训没有达到提高教师素质的目的,而是成了教师的额外负担。所以,认真研究中国国情并跟踪世界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已经成为一件迫在眉睫的任务。

以前,教师培训大都是政府行为,通过政府的文件,要求各级学校层层进行培训。近两年来,参与信息技术培训的机构和单位越来越多,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新现象。例如中国教育电视台、TCL公司、Intel公司、微软公司、IBM公司等机构和企业,都已经广泛参与其中,这对于教育培训工作是很有利的事情。但是,如何规范培训市场和培训内容,是必须认真研究和尽快解决的问题。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培训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和培训内容,由政府相关部门组织制定一套国家级的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对于规范所有参与教师教育的培训机构和单位,建立准入制度和评价标准具有重要作用。从这样的角度来说,尽快制定这种标准和体系就显得意义重大。另外,该标准的出台是统一教师培训有关的各项事宜的前提。

3. 标准制定的思路
基础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小学教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的质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正是适应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和层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包括:术语与定义、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管理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技术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四部分。[1]其中:

⑴ “术语与定义”对标准所用术语及相关术语进行界定;

⑵ “教学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中小学学科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⑶ “管理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⑷ “技术人员子标准”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

作为现代教师素质结构的必要组成部分,教育技术素质包含四方面内容: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能力与道德。其中,“意识”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前提;“知识”是教师应用基础;“能力”是教师具体应用教育技术的内容与方面;而“道德”则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三个子标准中,分别用“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应教育技术素质的四个方面。其中:

l         “意识与态度”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应用意识、反思意识和终身学习等方面要求;

l         “知识与技能”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所应掌握的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l         “应用与创新”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在应用教育技术的行为方式及如何寻求进一步的创新与提高;

l         “社会责任”部分:用于规定相关人员应如何保证学生或教师良好利用技术进行学习或教学等内容的要求。

4. 标准的意义
除《〈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制定的背景》一文中指出的三个方面:①推动教育信息化;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③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该标准的制定至少还在以下方面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4.1 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签署的《教师资格条例》第九条中规定:教师资格考试科目、标准和考试大纲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在“北京市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标准及办法”中,对于“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级中学教师”、“高级中学教师”、“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以及“高等学校教师”均有关于“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等教育技术方面能力要求。[2]北京市规定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人,如果具有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颁发的“教育技术等级证书”,可免于测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项。[3]但是对于中小学校和职业学校的教师资格认证中并没有这项规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出台,以及后续培训与考核相关文件的颁布,将会改变这一现状。

4.2 有利于师范教育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规范化
目前,我国还有大量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高校承担着培养教师的任务。在职前师范生的培养中,教育技术公共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然而目前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编写与实施存在很大的问题。首先,现在师范院校里采用的《教育技术》教材,随着新知识的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多,所以各个院校内容侧重点各不相同。

其次,由于教育技术既包括理论方面的,又有操作实践方面的,其中有很多内容的实践性很强,需要多做实验,学生才能加深领会、熟练掌握。但作为公共课开设,由于时间、设备等原因,教师难以有更多的时间来把有关内容讲得具体、透彻,学生感到很难学,这不利于学生的技能培养。规范师范生教育技术公共课已经成为当前师范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将是一个重要的依据。

4.3 在职教师的新一轮技术培训将转向教育技术培训
《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对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动教师教育创新,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以及完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提高教师和管理队伍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4]

根据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定》为依据,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在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的框架下组织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培训,促进在教师队伍里率先建立起学习型组织,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专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教师队伍。它的目标是“五个一”:在下一个5年里,组织1000名中小学

名师参加中小学教育专家成长计划;组织100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国家级研修并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每个周期培训10000名;组织1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省一级的研修;组织100万名中小学教师参加地市一级的研修;开展1000万中小学教师的新一轮的全员培训。

在培训内容上,坚持“四个新”:一是新的理念。主要从适应新课程改革,青少年德育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角度进行一系列新理念的培训。二是新课程的培训。本着“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对即将进入新课程的师资,重点进行培训。暂时没有进入的,也要从新理念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培训。如果要进入新课程,这种培训不得少于60课时。三是新知识的培训。以新的科研成果为基础,以基础教育新课程所涉及的新知识点为核心,组织教师开展拓宽知识领域,更新知识结构为目标的培训。四是新技术的培训。新技术的培训就是指教育技术培训。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在新一轮的教师全员培训中将重点是现代教育技术进课堂。要真正把它用到教学一线,真正使教育技术在提高教育质量上发挥作用。

由此可见,教育技术培训将成为下一阶段中小学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该培训将引起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向纵深层次发展。

4.4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目前中小学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问题。教师对于教育技术的认识多数只是停留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即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人们通常根据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用途,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划分为三种形式,即: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这种认识以及由此而进行的各种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技术在中小学的广泛应用,但是作为解决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问题的教育技术,其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种形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向纵深层次发展。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从“意识与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对教师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和指导,有利于教师突破一般意义上对于教育技术应用的理解和认识,进而全方位地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来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是教师应用教育技术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并不是全部内容,它要求教育的主要参与者——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基于自身工作范围和面向的对象,全面推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其中:

⑴ 教学人员

①应从教学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的重要性及其价值所在,一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意识与态度,另外一方面也需要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②为了能够有效利用教育技术,教学人员应积极学习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教育理论与观念、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从日常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

④教学人员应该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这四个方面将能使教师应用教育技术时,认识教育技术应用的目标,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何作,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由此能够很好地应用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引向深入。

⑵ 管理人员

①应能够从教育管理的角度认识到教育技术对于教育信息化学校发展、人才培养、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性;具有通过制定政策、创造各种条件有效推进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具有对教育技术应用进行评估和反思的意识与态度;具有不断学习和利用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等;

②掌握与教学管理有关的教育技术知识,例如:教育思想与观念和教育技术发展趋势。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应用范畴、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绩效技术和课程开发等基本知识;掌握与教学和管理有关的教育技术基本技能,例如: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教学管理和评价方法、课程设计与评价等方面的基本方法;

③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管理人员应该从规划与决策、组织与应用、评估与发展以及合作与交流方面,对教育技术在学校总体发展、教学应用、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等进行有力的促进与支持;

④对于学校总体发展、促进技术环境的安全、健康、规范,管理人员责任重大。其中包括:在管理制度上保障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均能利用资源得到良好发展;促进学习资源应用潜能的发挥,促进技术应用的有效性;确保技术环境的安全性,提高技术应用的安全性;加强信息道德宣传教育,规范技术应用行为与言论,促进技术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保护等。

中小学开展教育技术应用,学校管理人员尤为关键,只有给教师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激励机制才能使教师没有后顾之忧;另外,管理人员需要以身作则,率先在教学管理和教学科研中应用教育技术,进而有效地带动其他教师应用教育技术。

⑶ 技术人员

①技术人员作为辅助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人员,应积极、主动协作学校的教学人员和管理人员开展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教育技术应用,对各种技术应用进行评估和反思,以及不断学习的意识与态度;

②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对学校软硬件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技术人员应系统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适应工作要求。其中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原理、信息技术基本技能、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以及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等

③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要求他们必须能够胜任软硬件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工作。因此,对于辅助教学人员的教学工作、辅助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维护和管理校内资源等方面,技术人员应该能够参与整体规划与设计本单位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方案;设计与开发本单位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收集和整理已有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学习资源;为教学人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为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评估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对学习资源与环境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与维护;对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的开发与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发展建议;对自身的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参与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估工作;参与制定本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方案并实施;利用技术与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同行和技术专家进行交流与合作等;

④技术人员作为学习技术环境的维护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必须能够保证技术环境的安全、稳定与健康,资源的维护与管理,技术使用的规范等,从而使教育技术应用拥有坚实的后盾。

由此可见,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代表的教育技术应用将因为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向更深层次发展。

5.结束语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是教师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它的连锁效应将对整个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直接推动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将会得到很好的落实;我国的教育技术也将随着该标准在中小学的推广而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教师[2004]9号),2004年12月15日

[2]教师资格条例,国务院令第188号,和、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 info5919.htm

[3]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教师资格教育教学能力测试标准及办法的通知》(京教人[2002]4号),http://www.cumtb.edu.cn/frameset/rschu/jjr[2002]4.htm

[4] 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包同曾同志讲话的通知》(教电馆[2004]25号),http://www.nbedu.net.cn/article/show_article.asp?ArticleID=6116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