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德育经纬>> 班主任经验交流>>正文内容

班主任经验交流

解放学生的思想(1)

班主任带班的四种境界(1

 

我认为班主任带班有四种境界,一是权威,二是情感,三是制度,四是文化。这四个境界我认为有一个层级变化,即最低级的班主任,靠权力和权威因素治班,稍微好一些的班主任,用感情治班;优秀的班主任懂得仅仅是感情还不够,还得有制度约束,比如说目前国内很多教育名家,无不以制度育人为长。但是我认为,这还不是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教育管理的最高境界,是用文化治班。

一、权威管理的境界

虽然我提倡班主任带班要有这四个境界,但是,我不否认任何一种境界,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好处。我有一个观点,那就是你把任何一种管理境界做到极致,都能够给学生很好的教育。

比如说我认为的最低境界——权威治班。我认为用权威治班是治班的下下境界,因为权威教育下的学生,培养的也是权威的奴隶,当然其中也有反抗者,甚至对这种权威教育质疑,但是人数不多,要不是背叛分子和革命者,就是权威教育的精英——这就很好笑,一个本来反对权威教育的人,最后结果是自己成了权威教育的最大受益者,爬到了权威的高层。这样的案例很多,也很好理解,因为他们自身感受到权威的痛苦,并且想办法让自己成为这种体制和教育的受益者。比如说我们一些很专制的老师,自己当年在老师蛮横专制的教育下,对老师很反感,也很痛恨。可等到他做了老师之后,又觉得这种方法教育最简单,最能够出效果,于是也学会了用专制去教育学生。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说法,那就是小心自己成为你痛恨的那个人,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权威治班,通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个是简单化的权力统治,一个是个人人格的威望影响;前者表现粗暴专制,后者表现得比较温和平静,也比较有教育意义,因此很难被人指责和否认,但是,这种现象无处不在,哪怕是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个人在教育上的影响,也逃不出这个定律。

简单化的权力治班可以说比比皆是,也延伸到教育管理的每个角落。随便一抓,就能够在实际工作抓出很多这样的典型:班主任是班上的绝对权威,所有的事情都是班主任说了算,谁也不能够反抗;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否则就认为是对权威的挑战,就认为不是好孩子;学生有疑问了,首先不是解决,而是需要人家接受,接受之后我们再说为什么……

这种教育好不好?我认为不好。但是这种教育管理能不能够取得成绩?现实却常常和我们开玩笑,很多用权威治班的班主任,他们的班级管理往往比那些用情感治班的班主任效果好得多,班级风气、学习成绩都好。因为不好,学生就要挨骂受处理,再小的孩子也知道为眼前利益努力。正因为如此,很多班主任迷恋权威教育不放手,因为他简单,因为他可以立竿见影,因为他让班主任体验一种至高无上的尊重。所以,当我批评这种教育管理境界时,总有些老师不服气地说:你说我低级也好,初级也好,现在的学生三句好话当不得一棒子,不在学生面前用点权威,学生不服管啊!我用权威治班,管理好了就是英雄。你怎么说?人家是功利主义者,事实就是证明啊!

因此,对这种观点,我不反驳,除了不值,还有一个客观原因——那就是我们无法要求每个老师都一样,事实上,任何一种教育管理手段,只要你把他们的先进元素发挥得淋漓尽致,往往也能够产生好的管理成绩出来。

我在初做班主任的时候,也曾经是一个典型的权威带班的追随者。1994年,我初做班主任,我也秉承了我们过去一些老班主任的传统做法,如严格接班,不随便说笑,甚至连走路,都在学生面前摆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来。大学一些同学来看我,都惊呼:郑学志是一个“老”班主任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一些老班主任也常常这样告诉我:学生不能够惹,要严厉。他们还举了好多的例子:某班主任学生迟到,罚操场上跑20圈,结果班上服服帖帖。某班主任学生不听话,喊出来下蹲运动,一次就是100个,罚到学生站都站不起来,谁还敢乱来?某某班主任确实有威信,台子上一站,下面鸦雀无声……于是我每天从起床、早自习、一日三餐、早操、课间操、就寝等,全面跟紧。经常是上课预备铃一响,我就站在了教室前面;熄灯铃刚过,我就到达了学生寝室外。由于我的敬业和扎实,这样一个传统、费力的管理模式,居然也取得了超乎大家想象的管理效果——我的班级,无论是操行评估,还是学习成绩,都在同年级十个班级中遥遥领先。1995年,我们班成为全邵阳市九县三区唯一一个文化成绩100%通过全省质量抽检的班级。

成功吗?当时我确实很自满,但是现在我对那种管理方式嗤之以鼻,太费力,太没有教育的技术含量了。

权威治班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个人威望的影响,使得学生愿意接受你的权威教育和管理;越是名师的班级,越容易带,就是这样一个管理因素在里面。因为很多学生还没有到您班上来,就已经知道你是名师了,他们就会对你崇拜和尊重,并愿意从潜意识里接受你的权威教育。李镇西开学时对学生赠送书籍让学生知道他的强大,魏书生的学生对他言听计从,都是个人权威管理因素的运用。我不反对这种教育管理,因为事实上,能够做到这样已经很不错了,我们很多老师一辈子都做不到呢!

我在开始的时候就讲过这样一种观点——我们不要单纯地批判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好,也不要盲目地崇拜新型的民主管理模式优秀,用心把每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做到了极致,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极致,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权威管理的最高境界,如果你把自己的人格魅力发挥出来,使得学生对你非常崇拜,并以此为动力,不断超越自己,我觉得也不是一件坏事情。

二、情感管理的境界

能够认识到这一个境界的老师,也是好老师了,很多老师知道亲其师才能够信其道,因此,对学生充满了爱。爱是教育的灵魂,也是教育的基础,每一个热爱教育工作的老师,都会把爱化作一种动力,用来督促孩子,教育孩子和影响孩子。在很多老师看来,这个境界已经很不错了,甚至比制度化管理更有意义。

我承认制度化管理有不足的地方,比如说缺乏灵活性,缺乏温情,但是,我更明白人性中的许多弱点,如果脱离了制度的约束,人类将是一种灾难。但是,情感化教育再好,再完美,始终是一种个人化的人治管理,脱离了具体的某一个人,是否能够取得同样的教育管理效果,那就很难说了。很多名家的办法在他们自己身上有用,在我们身上就不一定有用,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完美的人治很难推广的一个关键原因。

我曾经也是一个情感化管理的追随者,现在也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坚信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后来,我也清醒地认识到:爱不是万能的,爱并不能够解决所有问题。

我曾经先后教过两个残疾学生,这两个学生都小儿麻痹症患者。其中有一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大家都特别关照他。可是这种关照,不仅没有把这个孩子培养成知爱感恩的人,反而养成了他暴戾、偏激、霸道的性格。他总认为这个世界对不起他,他把大家对他的特殊关照,当成了他的特权,还动不动欺负女生,搞恶作剧。很多老师都对这孩子不厌其烦。

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也曾尝试用爱去感化他。为了教育好这个孩子,我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打造成长计划,并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照他,在学习上竭尽所能地帮助他,还为孩子开辟了生活特区。孩子患肠炎拉肚子,我还背着他上厕所;学生搞卫生,我从不让他干重活。人心都是肉长的,哪怕是块铁,我也想用体温融化他。我总想通过自己这样没有奢求回报的爱,把孩子从暴戾、偏激、霸道性格中拯救出来。

但是遗憾的是,孩子并没有领情,他认为这一切都很正常,这是他应该得到的。因此,他依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在这个孩子又一次故意把墨水滴在前面那个穿白衣服的女生背上后,我决定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他应该无视孩子“残疾”的存在。

于是我把那名学生请到办公室,明确地告诉那名学生:“你除了身体和别人有点点不同之外,并没有比别人少了什么。要知道,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不幸。有些人,从小心脏就有问题;有些人,患了这种哪种传染病;还有些人,看起来很健全,但是心里边有问题,比如说精神病……从本质上说,这些人,都是不幸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把不幸写在脸上,并没有强迫别人给他们关照。因此,从现在起,我不会给你特殊照顾的,你想得到我的器重和关注,就必须自尊自重自爱。”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我不理那一套,孩子也就不哭了。说也奇怪,那次谈话之后,那孩子反而收敛了。不是我不爱孩子,而是这件事情让我认识到:“爱需要智慧,需要技巧。不是我们的传统中医,人家缺哪项,我们就给他补充哪项。教育的爱不是这样的,人家残疾,他们不需要我给他们廉价的同情,他们需要的是正常的生活和发展空间。一味的同情和怜悯,反而容易伤害他们。”

我还教过另外一个残疾学生,在我的《班主任工作新视角》里说过他的故事,他也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每次想到他,我都非常感动,这个孩子用自己的行为,不但教育了别人,还教育了我。

做他班主任的第一年九月,我们学校举行团体广播操比赛。比赛前一天,在给孩子们发放统一订购的运动服时,体育老师考虑到这个孩子身体残疾,站在队伍中形象不好看,就少买了一套。他制造了一个美丽的谎言,让我委婉地告诉这孩子,由于学校清错了人数,让他是不是等一天再穿校服。等一天,这就不等于剥夺了他正常参加广播操比赛的资格吗?当时我心理很难过,也对体育老师提出。但是,体育老师态度过于坚决,而且他又教过的我体育,我不想得罪他。于是,我把那个孩子找来,想用尽委婉的办法,让孩子明白自己的处境……

谁知道,我的话还没说完,他懂事地说:“郑老师,你放心。从小学到中学,学校常常清错人。我会自己解决的。”第二天,他穿着自己买的同样色彩的服装到学校。我当即决定:“哪怕我们班广播操比赛得最后一名,也要让他像正常孩子一样,参加全校的比赛!”这次比赛,是这个残疾孩子生平第一次有机会参加的大型的班级比赛活动,而不是像以往那样在教室里坐冷板凳。这次活动,让他增添了自信——原来只要他努力,他也可以像正常孩子一样,赢得很多竞争机会。

20081月,这个孩子来我家玩,他当已经是湖南某重型机械公司驻陕西总代理了,这个曾经被不少老师打入“形象另册”的大男人,深有感触地说:“郑老师是我所遇见的、最知道如何爱学生的老师,没有郑老师,就没有今天的我。”他说,是郑学志老师的教育,让他学会了阳光地生活,甚至学会了用残疾的腿骑自行车……

可是,我却认为,是他教育了我,他让我知道,该如何用爱去教育学生,也让我知道,一个人自强是最重要的,只要一个人内心自强,没有人能够打到他。每次他骑着自行车从我身边经过,脆脆的一声郑老师,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

这两件事情,引起我的反思:教育管理,仅仅是有情感就够了吗?不,感情只能够说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前提,但是仅仅是有感情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用各种制度化的东西,各种民主的生活状态来教育学生,那才是最好的教育管理手段。

再说,我们仅仅依靠情感来教育管理,弊端也是很明显。一是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会影响我们的情绪。尤其是我们的一些老师,对学生付出了很多感情后,学生不听话,或者说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我们老师就会失望,就会觉得划不来。我常常听见很多老师这样说学生——现在的学生简直就是白眼狼,怎么对他们好,他们都不领情?情感化教育管理,很少不计较情感付出之后的信息反馈的,你看,一旦遭遇不良信息反馈,是不是对我们教师的一种打击?二是激情总有消退的时候,当我们的激情不再,热情不再的时候,我们是否还能够继续做好班主任,这就很难说。事实上,我们发现很多刚参加工作的班主任老师工作很有起色,带第二届、第三届的时候,感觉就不如第一届,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情感教育管理感情不到位,管理就有难度。三是情感教育管理影响面太小,不能够映射到每一个学生心灵上去。可以说,班主任情感滋润最多的两类群体,就是好学生和差学生,对于中间状态的学生,则对不起,忽略了。因此,我觉得,能够弥补情感教育弊端的,最好的是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

三、制度化管理的境界

我一直认为制度是管理的最好武器,哪怕后面我推崇的文化管理也好,还是现在我正在讲的这个话题,我一直觉得,制度是约束我们的最好的武器。尤其是精细化的制度管理,往往能够让我们班主任从具体事务中解放出来。我们看看魏书生,看看李镇西,他们无不是制度化管理的典范,尤其是精细化制度管理的典范。我们自主化建设,主要依靠的也就是制度管理,脱离了制度管理,再好的管理也不会长久。

我觉得在制度化管理上,魏书生做出了经典的解释,他把制度细化到每一个钉子眼上的环节了。仔细看看魏书生的制度化管理,是不是解决了下面几个机制?

1、竞赛机制

竞赛机制是魏书生班级管理工作的明显特点之一。有一次,学习委员收书费,他要一个一个收,魏书生说,我没有让你这样收,你可以用手表收啊!学习委员很聪明,马上拿着手表说,同学们注意了,各小组组长请站在你们小组的左侧,下面我们要开展收书费比赛,各就各位,预备开始——书费很快收起来了。可以想见,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工作中,小组分得很细,工作讲求竞赛。这样,既活跃了教室的气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2、代谢机制

魏书生直接参与指导管理活动,但魏书生班级管理的主体是学生。他设立了值周班长(自报,轮值两周),值日班长(按学号轮值),这些同学与常务班长,团支书,班委会成员一起,各有不同的职责,共同地负责班级各种事务的处理。同时他要求学生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这里的临时常务班长制,就是所谓的代谢机制, 班长象人体内的血液一样,不断的循环,常换常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协调机制

魏书生首先注意到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协调,通过完善两条渠道,提高了管理的实效在管理的方式方法上,魏书生除注意直接参与管理外,他始终把管理的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引导学生相互管理上。另外,他让学生办《班级日报》,沟通了同学间的联系.促进了班集体的班风建设,并采取了多种措施增强学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些为学生的发展进步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他管理注意整体规划,分层管理.内外协调,有序运转.由此可以想到,魏书生的“协调小组”在班委的“执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提高了班委的活力。

4、督导机制

魏书生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学生民主参与。魏书生的管理目标系统地反映在他们师生共同制定的“班规班法”中,涉及的范围很广,有思想教育、有学习检查、有纪律监督、有多种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内容涵盖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他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以及管理潜能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与发挥,又大大密切拉近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巨大的自我约束能量,真可谓一举多得。

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如此管理,教师如何不轻松?可以想象,一个“督导组”在对班委起着规范,监督,制约的作用。

5、引导机制

魏书生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魏书生在报告会上强调学生能干的事班委不干,班委能干的事班长不干,班长能干的事我不干……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其次,魏书生创造性地创设了多种自我教育形式,如:写说明文,写心理病历等,大力倡导学生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再次,他大大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

6、监控机制

魏书生不在家,但是他的监控机制很好,一旦学生中出了什么问题,马上就有人告诉他,或者代他处理。监督是权力制衡的结果,一个班级要想实现学生自主管理,就不能够不放权。放权之后,如何发挥舆论的作用,如何发挥学生的作用,进行约束,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放权不等于不管,而是让大家来管。在上次我讲课之后,很多老师提出来:自主化管理,干部权力太大,怎么办?他们要挟老师了,怎么办?他们以权谋私了,怎么办?……很多问题,其实本质就是一个——你寻找到了合适监控机制没有?在魏书生班上,这种监控机制无处不在,到处都有人“盯”着——用这个盯字不很好,但是,也能够说明一个问题:权力需要监控,民主需要制衡。

我觉得自主化管理,放手让学生来,魏书生的这些做法就值得我们借鉴,我们在构思和运作我们的自主化管理的时候,这六个机制,我们就不能够不要。任何一种改革,都是吸收先进元素、改掉不利因素成功的。没有任何基础的改革,我想将很困难。不知道大家明白我的这句话的意思没有——我们要批判吸收前辈的成果,并在他们的基础上,完善我们的自主化操作模式。我们的自主化操作模式,如果不能够借鉴魏书生这6个机制的成功因素,我们的自主化可能也很难成功。

当然,运用制度化管理,还有很多细节要做。这些细节问题,我曾经和班主任之友的常务副主编、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熊华生博士有过一次详细的探讨,我们把它们发在这个讲座背后,作为附件,大家看看,好吗?

四、文化管理的境界

我认为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用文化来管理。什么是文化,文化就是一种共同的心理状态,就是一种共同的生活方式,就是一种共同的精神面貌;它既是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又是审美标准、价值取向的综合体。一个班主任,他的管理艺术走向最高境界的时候,都是用文化来管理班级。当他用文化来管理班级的时候,个人权威将演化成为一种如坐春风的教育环境,而不仅仅是教育手段;当他用文化来管理班级的时候,情感是他做教育的基础,但不是唯一的手段,他用对学生的爱来做教育工作,但是不仅仅局限于用爱来解决问题;当他用文化来管理班级的时候,他会明白,制度只是学生自主管理的外壳,是一种形式和手段,而不是目的,只有文化建设,才是班级建设的精神内核;当他用文化来管理班级的时候,他会发现,自己的班级管理已经不仅仅是管理的一种状态,而是学生成长的一种需要,他培养的学生,已经不仅仅是不用自己天天跟的学生,而是自觉自主发展的人。

常有班主任这样说:“我们班的学生怎么一个个那么冷漠,对集体毫无热情呢?”我也常常反问他们:在你的班上,有一种让学生共同参与的班级文化吗?他们很茫然,摇摇头。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了。我认为,文化是班级建设的灵魂,没有灵魂的班级,学生怎么可能有共同的归属感呢?也许我这么说的时候,还有很多老师不肯认同。他们会说,别那么吓唬我们吧,小小的一个班级建设,还讲那么深的道理干嘛呢?

我说,这就是观念上的差别。当你对教育事业理解越深,你就会发现,真正造成教育效果差别的,不是能力,也不是学历,而是观念。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效果。

我们先从文化的含义来解读一下它在班级建设上的重要性。

什么是文化呢?现代汉语词典上是这么解释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按照哲学意义的解释,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的产物,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

理解这一个定义,对我们解读班级文化很有帮助。说到底,班级文化就是我们社会文化现象中的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是属于教育范围内的、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和审美导向的总和;它包括我们在班上倡导一种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娱乐观、休闲观,倡导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思想,建立一种什么样的学习习惯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学生共同班级心理的形成。

班级文化建设对创建一个优秀班级很重要。打个比方说,文化是电磁场,能够对我们班内的每一个学生产生“场”的作用。巧妙地运用好班级文化建设,我们的班级管理将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班级文化是一种让学生有共同心灵归属感的精神牵挂,是我们班主任凝聚力量、凝聚人心的粘合剂,它常常能够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思想氛围,让孩子们流连忘返。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必然会懂得使用班级文化,增强孩子们热爱这个班级,喜欢这个班级,并以生活在这个班级为自豪的思想感情的。反之,你没有建立一个这样的班级文化,孩子们从哪里体会到集体生活的温暖呢?

用文化来管理班级,我们不能够离开一个关键词——班级精神,文化管理的核心内容就是班级精神。精神的力量时刻让我敬畏。

不知道大家看过科普片《人蚁之战》没有,当万物之灵的人类面对着非洲地区那漫山遍野的蚂蚁,当那些蚂蚁以坚不可摧的阵势横扫一切,当万兽之王的狮子在蚁群中眨眼变成一堆白骨,当人类智慧的河流横亘在它们面前,它们滚抱成巨大的蚁球渡过水面,以部分的牺牲换取整个蚁群冲锋的时候,你感不感到恐怖,感不感到精神的敬畏?

——这就是军团蚁给我的感受!我想,如果一个团体以一种坚不可摧的精神团结在一起的时候,任何人都将对它充满敬畏。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从做班主任以来,就一直坚持在班上推行班级精神建设的一个根本原因。我认为,一个班级不能够没有精神,班级精神是一个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和共同的心理状态,是全体师生在共同的生活学习中形成的一种行为风气,它是一种摸不着而又不可更改的强大的习惯势力。这种习惯势力强大到如果你把握不当,一种堕落的班级精神足可以毁掉一个学校。相反,如果你引导得当,一种健康的班级精神,却可以振奋很多人的一生。

每年教师节、元旦节,或者开学初,我都会接到很多学生给我的来信。这都是以前毕业的学生,他们会在信中这样感谢我:“是郑老师‘做最好的自己”的班级精神,让我摈弃了性格中的弱点,给了我上进的力量。”“老师,你的一句‘我和他们不一样’,让我在迷路的时候找到回家的途径。”“让每一个人都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这句格言照亮了我们的一生。现在,我由衷地体会到,做一个别人因为我而幸福的人,我会比所有的人都更幸福。”……这些滚烫的话语,流露着学生的感激,也更折射出我历年来的班级精神建设在孩子们心灵上已经播下了绿荫。

我认为,一个班级不能够没有精神,用精神的力量来指引孩子们前进,比任何说教的力量都强大百倍。

1994年冬天,记得我第一次做班主任,就接了一个职业中学的女生班。进职校的孩子,都是考不进普通高中的学生。在这个班级里,我感觉到一种强烈的没落气氛,开学不到两个星期,就有孩子想辍学,就有孩子想回去复读初中,以便下年考上好的普高。

针对这种思想状况,我和孩子们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话。但是,我告诉她们:“你们现在进了职业中学,这是你们人生中的必然选择。也许你们还在心里与平时那些成绩差不多却进了普高、甚至重点高中的孩子相比较,也许你们还在哀叹自己的运气不好,考试时没有发挥好,以至于进了这样一所学校,也许你们还在自责过去没有努力学习,以至于只能够到这里读书。你们有理由抱怨,有理由悔恨,但是我告诉你们,攀比、抱怨和悔恨都解决了不了问题,更不能够让我们把时光重新唤回。你们来到这里,可以说这是命运的必然。但是,值得庆幸的是,过去还走得不远,未来还可以重新设计。只要大家从今天起,做最好的自己,一切机会就都还掌握在自己手里。”

孩子们都睁大了眼睛。接着,我结合本校的实际,旁征博引职业中学毕业生的广阔前景,孩子们的脸色逐渐开朗起来。然后,我问她们:“你们是自愿没落,还是重新奋起?”她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奋起”。于是,我就和她们一起商量出台了我们的班级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我把它概括为四句话:

“我们不够聪明,但可以做最努力的;我们不够漂亮,但可以是最可爱的;我们不够能干,但可以是最勤奋的;我们不够优秀,但可以是最积极的。”

每个人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我告诉她们,世界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时候,必然在另外一个地方,又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门。关键是我们不能够做懦夫,不能够做懒惰的人,而是要做勤奋的人,努力的人,一个善于完善自己的美德,获取最大可爱资源的人!

这时候,一个叫赵军的女孩子站起来说:“我过去有很多缺点,现在我明白了,虽然我不够优秀,但是我可以做一个认真的人。”

我觉得她很勇敢,就让她做了我们班的临时班长。在她的带领下,孩子们一个个开始查找自己可以“最好”的地方。我要她们把最好的自己写出来,贴在自己的课桌上,当它们消极、懒散的时候,就让她们重新读一读自己的梦想。

教育的力量不在于我们班主任说了些什么,而是在于我们引导孩子们做了些什么。当我们把一种班级精神时刻落实到孩子们的每一个具体行动中之后,它所产生的力量,让我们自己都感到惊奇。

三年中,我所带的那个班级,每次学校操行评估,我们班都是第一,因为孩子们时刻提醒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每次文艺汇演或者比赛,我们班成绩都很优秀,因为孩子们时刻在要求自己,做最好的自己;最让我感动的是,每天早晨出操,我们班都是最早的,当别的班级做了两节运动之后,还在稀稀拉拉地来人,我们班却在晨操铃声刚落的时候,就已经列队迎候。哪怕下雪,哪怕刮风,都是这样。因为她们时刻记得一个口号——做最好的自己。

三年后,我们班的女孩子人人都通过了省珠算等级考试,好多孩子都脱胎换骨做了一个崭新的自己。最早的班长赵军,那个圆脸爱笑的女孩子,毕业后做过移动公司最好的接待员,做过最好的部门经理,现在,已经是省监狱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第二任班长李巧梅,这个能干的女孩子,现在已经是我们县城一家星级宾馆的董事长,独资经营着县城最高档的一家宾馆——金泰宾馆……她们毕业后都这样要求自己:虽然我是职业中学毕业的,但是我可以做最好的自己。

一种优秀的思想可以改变一个人,一句警醒的话可以改变一生,这样的例子在其他地方已经屡见不鲜,为什么我们就不可以用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呢?第一届班主任运作的成功,使我对后面的班主任工作越来越充满信心。

后来,我还学习李镇西,在班上推行过“让别人因为我的存在而幸福”、“我和别人不一样”的班级精神,也和孩子探索出了“用进取书写成长,用辉煌记录青春”、“细节决定成败,过程决定结果”、“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等班级精神。每届都结合不同的学生特征,开展不同的班级文化建设,概括、提炼、凝聚出最有感染力的班级精神。这些班级精神,通过我们反复多次的渲染、操作,最后变成了整个班级的整体学习、生活习惯。孩子们的一些个人缺点,往往能够在整体的班级精神中自我消除,免去了我很多麻烦。我的班级,有时候没有班主任值守,班级运转也很优秀。

班级也是有生命的,有灵性的,要想创建一个优秀班级,你不能够不让你的班级赋有一种崇高的班级精神。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