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的水井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8日 点击数:


母校的水井


91
届校友 王吉富

 

【作者简介:王吉富,男,江西信丰人,1996年毕业于赣南师院外语系。现供职浙江省义乌教育局监察审计科。】

 

每当洗漱时,我就会想起学生时代在母校水井边洗脸刷牙的情形。于是,不知不觉,我怀念起母校的水井,那一幕幕往事从记忆的脑海中放映出来,清晰,反复,不腻。

母校座落于郊区的一个小山坡旁,山坡上是松树林,不浓密,却也成林;山坡下是几块农田,稀疏地种着一些菜。一条马路从校门口经过,往北不到两公里就进城区了。

母校的水井在校园最里面的宿舍区下方约百把米处。水井的地势较低,三面临坡,一面稍低:北坡上是学生浴室,东坡上是树林,南坡上是一段围墙,外面有几丘田;较低的一面开口朝向一口小池塘。

水井呈长方形,约摸长8 ,宽4 ,深2 。井壁由一些四方的大石块码成。这些石块看上去黑乎乎的,可见年份已久,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建成的,也未听同学说起过。石块与石块之间不见石灰或水泥,缝隙大小不一,大的可以伸进一个手掌。深黑的石壁略带几丝绿色,却不见明显的青苔,也不显脏,我倒觉得增添了些活力。

水井的四条边沿用水泥做了一圈小埂,挡着井外污水。井的四周用水泥铺平,北面做了台阶供人上下。整个场地看起来比较干净、整洁,不必担心水桶底上沾着泥巴又下去打水。

早晨,我们这些住校生要么被起床铃声惊醒,要么是被之后的三五几分钟音乐唤醒,要么就被接下来早操前的大喇叭进行曲吵醒,当然,偶尔也有幸运地让人静静地躺到吃早饭才起床,——那是托停电的福(那时,我们心理很矛盾,非常希望停电,停电虽然不方便,却是能心安理得地休息一下,给紧张的心情难得的一次放松)。但我多数情况下是被水井边传来的铁桶打水声吵醒,起床比铃声早,比铁桶迟。

起床后,挤好牙膏,拿着牙刷和茶缸,披一条毛巾,拎一只桶,或者不拎桶,快步来到水井边洗脸刷牙。水满时,蹲下来用茶缸或者水桶便可舀水刷牙。水浅时,在桶上系一小段绳子来打水,没绳子就把手上的毛巾当绳子用,够不着的话,就趴下,一条腿蹲下,另一条腿向后伸直,一只手撑在井沿上,另一只手抓住挽着桶的毛巾,探下身去打水,再够不着的话,向别人借,借绳子,借绳子带桶,借水(其实是讨水),都行,同窗学友,一般都好说。碰到大方的,人家主动给你打满水,还问你够了没有;有时碰到小气的,不在用也说我还在用。个别没礼貌的,一声不吭,拿着茶缸就往你桶里舀水,你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在用了,只好作罢,况且一茶缸水不多。

不知不觉到了用水高峰期,水井边已站满了人,大部分人都起床了。从寝室到水井的路上来来去去的,井里头是七上八下的,外边水泥坪上是悉悉窣窣、丁令当啷的,好不热闹。

大约一刻钟后,混杂的交响曲才逐渐清晰、稀疏起来。绝大部分同学都洗漱完毕,去做早操、上早自习了,留在井边的少数几个人,或许起床迟了班级管得又不严就干脆不去,他们或洗漱,或洗衣。人虽不多,但清静,可以聊聊天,或者哼唱几句:我想唱可又不敢唱,小声哼哼还要东张西望……”

半小时过后,井边的人又渐渐地多了起来,有提早下自习来取水的,有按时下自习后来井边的,这里慢慢地又热闹了。你看井边的同学们,并不都在用水,而是三五成群地站在井边,手里端着饭,边吃边聊,聊学习,聊生活,聊老师,聊家庭,没规定,听到最多的问候是今天轮到你洗盆子啦?在这里同学们不分班级,不分年级,见面多了就可以打个招呼,叹声气: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又轮到我做值日了。

盆子,是一个大方盒子,白铁皮制作,长50 厘米,宽30 厘米见方,深约10 厘米,无盖。这是学校为节省蒸笼空间而使用的饭盆,有点类似集装箱。你想啊,学校学生达两千多人,有初中12 个班,高中18 个班,每个班5060 人,还有3 个高三补习班,每个班150 多人,再加上教职工两三百人,这么大的规模,如果每人都用一个圆圆的瓷盆来蒸饭,那需要多少蒸笼?就算大家每人都用一个方方的饭盆,也有许多蒸笼空间被浪费了。因此,学校把学生分成810 人一组,以每人10 元押金方式合用这种铁皮饭盆,共用一个饭盆的几个人轮流做值日,值日包括洗饭盆和下米蒸饭。起先是大家凑等量米、分等量饭,但凑米麻烦,不久就干脆由值日生一人出米、大家分吃饭了。

水井边吃完饭的同学,洗好自己的碗后都去上课了,剩下的都是值日生在洗饭盆和淘米了。在寝室里吃饭的也陆续来到这里,或打水拎回寝室用,或拎着饭盆和米袋到井边洗。其实,在寝室里吃饭的还是多数,在井边吃饭的还是少数。也有一小部分同学从食堂分到饭(也有的在寝室分饭),就捧着饭碗到处走,边走边吃,有的吃到操场上,有的吃到要好的朋友寝室里,有的吃到自来水龙头处,走到即差不多吃完。

学校自来水是有的,不过,龙头不多,太拥挤,有时还停水,所以,多数人都跑到水井边要水,节省时间重要,两样水的卫生也差不离,不直接喝就是了,生喝的话还是相信自来水比井水干净。学校早晚饭时段也提供开水,每个寝室凭寝室牌免费提供早、晚各一桶,大家每人分得一水壶开水,个人提着开水瓶(也有个别人家里在比较富有,带了开水瓶来学校)去打开水的话,一角钱一瓶。井水,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食堂也取来做蒸笼水,自来水停水时也加进饭盆里蒸饭,没办法,饭是每餐都要吃的。

当井边淘米的同学渐渐少去时,上午上课时间就要到了。人少了,

边上池塘里的鸭子就一摇一摆地走到井边,捡食碎饭剩菜,吃到开心时还伸伸脖子嘎嘎叫几声。井边剩下最后一位同学时,他匆匆忙忙地端着淘好米的饭盆奔向蒸饭间,赶向课堂。水井这才宁静下来,只听见三五十米远外猪舍里的猪嗷嗷叫着讨吃,还有围墙外公路上偶尔响几声的汽车喇叭声。

上午四节课过后便是午饭时间,水井边又热闹起来。同学们先是三五成群站立在井边吃饭,接着洗碗、洗饭盆、淘米。与早饭不同的是,饭后是午休时间,大可不必急着去赶课,所以,大家节奏放慢了一些。淘米蒸饭后,水井边人数依然不减,有时反而要增加一些,男男女女的

同学拎着桶,端着脸盆,来井边洗衣服了,有的在井的四周水泥地上捡个稍微干净的位置蹲下来,有的站在北面通向学生浴室的台阶上洗。站在台阶上虽要弯腰,却不必蹲得难受。整个午休时间,尽管洗衣服的高峰过了,但只要不下雨,水井边就有人,甚至一直保持有那么一两个人在用水,有的人不午休,有的人特意捡午休空档,有的人临时决定洗涮,有的人下午因故不去上课,有的人上过体育课后又来了,等等,似乎总有理由。

到了下午四五点,水井边的人又渐渐多起来。

除了洗衣服的,还有上过体育课后来打水洗澡的。男生穿着背心,

满身是汗,左手一桶水,右手一桶水,肩上披一条毛巾,胳肢窝里还夹点要换上的衣服和一盒香皂,拖着一双拖鞋,哒啪哒地快步走进浴室去。在浴室外,只听见哗哗哗——”,此起彼伏。洗澡结束时,我们总喜欢用半桶水从头顶冲一下,有少数人还喜欢边唱边洗,歌曲伴奏。洗完澡的陆陆续续地走到井边来洗衣服。

不知什么时候,从食堂边走来了几个同学,端着饭一路吃过来,寝室屋檐下的大喇叭唱起歌来,晚饭时间到了。

晚饭过后,水井边逐渐安静下来。晚上九点,同学们下了晚自习又来到水井边洗漱了。虽然没有路灯,可借着猪舍的灯光,或打着手电,照样打水、洗脸、刷牙,甚至洗衣。半小时一过,就寝铃声响了,水井边的人迅速少去,这时,水井也需要休息了。

春天,雨水多,井水总是满满的。有时下一场大雨,雨水越过井边小埂,急速灌满水井,溢向池塘。井水黄了(那是泥巴黄,不像现在看到一些池塘的水是黑黑的、绿绿的),脏了,我们不嫌弃,也没办法嫌弃,照用不误。不久,井水又清洁了。

夏天,雨水少,每天用水量大,水井的水位急速下降。到了中午,

水井就被掏空,于是就有人攀着石块下到水井,用茶缸一缸一缸地舀取井底最低处剩余的一小淌水。没水洗衣洗澡的只好等下午,等晚上,等深夜,让水井渗出一些水来。为了取水,个别学生上课时间也会从课堂上跑出来,错时打水。

冬天,天气冷,井水温温的,冒着淡淡的气雾。偶尔气温低了,井水上面结一层冰,不过,冰面很快被破坏了,毕竟冬天也要用水,一天也离不开水。

转眼间,别离母校近二十载,母校的水井还在不在?有没有改造、

加深过?如果再见到这熟悉的水井,我还认识吗?(2011 6 14 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