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卢盛紃
67届校友(初中) 卢笙
【作者简介】卢笙,男,江西信丰人(祖籍江西南康)。大专学历,中学二级教师。现在信丰二中任教。
父亲卢盛紃身材魁梧,高大健壮,生就一副军人的身板,本可习武从军,然而,不知怎的,父亲竟然迈进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殿堂,耕了一辈子教育田,做了一辈子教书匠,培了一辈子桃李果,造了一辈子栋梁才,圆了一辈子文学梦,在职业的生涯中,父亲始终都有那么一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的执着精神。
在人生的轨迹中,父亲的一生总是在那坎坷不平的岁月中度过,风霜雪雨地走了几十年,品够了人间的甜酸苦辣,尝尽了世上的喜怒哀乐。尽管如此,父亲还是凭他那博大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经受住了无数磨难的考验。当然,父亲的一生也有最为风光的时候。他,省立赣州师范毕业后又进修于华东师范大学,曾担任过支前委员、劳军代表和文教界代表,任过中小学校长,出席过省第一届教师年会,参加过赣南优秀教师代表大会,任过多届政协委员和教育协会秘书长,一度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接见……也许,这就是父亲一生中最为辉煌和灿烂的时期吧。
文学创作一直是父亲追求的梦想。深厚的文学底蕴,使他在创作的征途中硕果累累。从建国前赣南第一部白话文中篇小说《风雨残迹》,到后期的长篇小说《三代红英》,期间还出版了“教师自颂”等脍炙人口的诗歌散文。
父亲的独特创新教学,使他的才能得到尽情的发挥,质量的提高使他的教学空间得到迅速发展,教学的成果使他成为学科的领头人,事业的发展使他的工作更得心应手,他风格独具的教学让人受益匪浅。他,“用之心意,取之书益,教之寓意,授之渔益”,学课一次,终身受益,每当听到人们盛赞父亲的才华与成果时,我深感欣慰,为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父亲感到自豪和骄傲。
但生不逢时,尽管父亲那么努力,那么执着,为教育事业忠心耿耿,可在那阶级斗争政治挂帅的岁月,“臭老九”的帽子满天飞的年代,有多少知识分子能逃脱这场残酷的批判和打击呢?常言道“铳打出头鸟”,父亲更是首当其冲,挨批遭斗已为常事,大凡政治运动来了父亲都少不了挨批斗的份儿,难怪父亲诙谐地自嘲道:“我已是‘老运动员’了”。文革动乱时期,父亲除了遭批斗外,还住过牛棚,蹲过大狱,后来流放边远山区改造,吃尽了人间苦,受尽了人间难。无休止的打击和折磨,使父亲原本结实的七尺身躯也终于垮了下来,以致最后竟双目失明了……
改革的春风吹拂了大地,激起了教育的涟漪,唤醒了国人思教的激情。父亲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学术成果被重新得到肯定,父亲也从黑暗中看到了曙光,重新燃起了教学的热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了挽救耽搁的一代,为了祖国的希望,父亲毅然用赤诚之心,义务为年轻人补习,三尺餐桌当讲台,
乐善好施、为人正直、刚强坚毅,是父亲身上的优良品格。这种品格正是他在少年习武时形成的。听父亲说,少年时正值兵荒马乱,家乡常闹盗贼,甚至大白天也公然进屋偷盗。不得已,身材高大的父亲便被送去习武。父亲习武之事本无人知晓,只是偶然一件事情才传开的。那是父亲在赣州读师范时发生的事。有一天傍晚时分,他与一同学进城办事,途经
父亲没有耀眼的官衔,也没有万贯家产,只有那普通人平平常常的生活。虽没有给我们物质上的享受,但却给了我们生活和精神上的快乐。他博古通今,既擅长文学又懂医学。在下放边远山区时,他用草医草药治好了许多乡民的病,受到乡民们的爱戴。事后很多年了,还有许多乡民来我们家感谢。父亲不但教会了我们怎样做人,也教会了我们生活的技能。他常告诫我们:要“吃得苦中苦,方得甜中甜”,“宽以待人,严以责己”。记得我们参加工作时,父亲对我们说:“我没什么送你们,只送12个字给你们——‘尊重领导,团结同志,爱岗敬业’,你们就按照这句话去做吧。”这,不就是父亲几十年从业的一种写照吗?如今,长大后的我就成了你,我同样当了一名教师,继承着父亲的事业。虽然那狂热的时代不复存在,激情燃烧的岁月早已过去,但我愿以父亲的红烛精神,为祖国的春天,为神州大地再增添新绿。
“粉尘遍体没烦忧,伏案低眉五十秋;愿似园丁忙日夜,但求桃李满山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亮始休;赢得书香飘大地,甘为孺子老黄牛。”父亲离开我们已很多年了,每次重颂父亲的诗,父亲的音容笑貌就会浮现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