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信丰中学>> 校庆专题>> 校友文苑>>正文内容

校友文苑

杏坛之上弃浮华


杏坛之上弃浮华


——忆
81届广场中专补习班


  
65
届校友  肖桂芽

 

【作者简介】肖桂芽,男,江西信丰人。大学学历,中学高级教师。198412月——19952月任信丰中学副校长。

 

 

窗外,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带着丝丝凉意,带着雨夜特有的清新静谧,思绪也就随着这雨飘飞到那未曾淡忘的激情“广场”……

那是一个渴望知识、渴望改变的年代,刚刚恢复生机的校园已无法完全承载那一代重被焕发激情的学子。广场中专补习班应运面生,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注定要在校史上留下淡定但不容忘却的笔墨。

陋·俭·窘

广场补习班是借用县体委原体操房开办的,场地总面积约 ,共有高三(10)、高三(11)两个班。在体操房的中间隔两扇木板一分为三,一头一尾为两个班的教室,中间则为教师办公室。当时,高三(10)班有120位学生,高三(11)班有152位学生,可想而知,近300人挤在这样的空间是怎样的窘迫。为了给教室留出尽可能大的空间,教师办公室只有约 ,摆上五张桌子,显得十分狭小。

别小看这 的办公室,它不但是整个广场补习班的教学与管理中枢,而且是别具一格的隔音体,不然,两个教室上课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可真成了“室内交响乐”了。

由于教师办公室小且保密性差,油印设备只能放在家中,许多试卷和复习资料都是老师们刻好蜡纸,拿到家中印制。好在我家楼上有空房,它自然而然就成补习班“特别油印室”了。

学生大部分来自乡镇中学,但补习班没有食堂更无寝室,他们有的借住在城郊农房,有的则在校部跟别的学生搭铺,上课的路都比较远。

我现在已记不起,当时补习班有什么值钱的物件了,印象中那只号令上下课的手铃显得非常珍贵。那手铃声,尽管与周围的环境有些不太和谐,但听起来却是那样的亲切。

精·气·神

补习班远离校部,管理层很特别。总负责的,管教务的,都是校部指定担任补习班教学任务的老师承当,而像摇手铃、烧开水、照看教室这样的“总务”工作则是由临时工罗明贵师傅负责。

担任补习班教学任务的,都是当时年富力强的各科骨干,陈祖舜(语文)、李承业(数学)、肖桂芽(物理)、黄日萱(化学)4位老师全天候在广场,杨定茂老师(政治)则要匆忙地奔波于校部和广场之间上课。

这些老师特别敬业,执教严谨,虽苦犹乐。有3位老师的家在校部或校部周围,离广场路远又不好走。即使刮大风、下大雨、下雪的时候也没有人迟到过。在大教室上课,讲课很有讲究,嗓门要大,但又不能太大,太大了影响隔壁教室上课;板书要写清楚,但不能写得太紧凑,太紧凑了,后面的同学会难以分辨。备一节课累,上一节课更累,连上两节课时就得泡上胖大海来润嗓子了。即便这样,我们的老师也没有一个叫苦,反而争着来补课,星期天也很少休息。尤其够呛的是,每次考试完后,270多份试卷必须在一天多的时间内评卷、累分、分析完毕,只好靠熬夜来解决问题。现在想来,每个单元的测试、批改和讲评能坚持下来,真的是有一种精神在支撑。

老师乐教,学生勤学,教风严带来学风正。学生们都十分规矩,他们很吃苦,目标特别明确,每个人都志存高远,学风甚浓。偌大一个班级,上课或自习都非常安静,极少有开小差、讲话的。不少同学为了抓紧时间学习,中午就干脆不回家。星期六晚上和星期天即使不补课,很多同学都自觉到教室上自习,没有老师要求,更没有老师看管,奋发好学的劲头,连我们当老师的都很受感动。

师·生·友

老师们之间谦让、互敬,非常融洽。先上班的老师总是会打扫、清理好办公室,然后再到各班走走。那时“刻钢板”是件劳心劳力的技术活,但无论哪一科的材料,老师们从不推诿,都抢着干。需要做学生思想工作时大家会在一起交流,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状况,然后有针对性地找学生谈。几个人偶尔也会聚聚餐,节假日相互家聚似乎是一种“程式”。别小看这聚会,大家相互交流各自的教学体会以及个人思想、家庭生活,俨然成了补习班的例行“务虚会”。

不但老师之间互敬互爱,同学们之间团结和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也特别自然。教师的风范,尊师的美德,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关爱起着筋脉贯通作用。老师们视学生为弟妹、亲朋,常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学生视老师为兄长、挚友,个人有什么想法,家里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对老师讲。不少学生家中办了喜事回校,都会带包花生、带壶水酒来慰问老师,节假日不少学生家长会请老师到家里串串门,聊聊家常,那种朴素的尊师情境,也许现在难以寻觅。

有这样一个小插曲,印象很深。记得有个学生,年纪不算小了,家中准备为他操办婚事,可他自己想继续学习,却又不愿意失去那位姑娘,心里矛盾。在犹豫徘徊的烦恼之时,他主动向班主任吐露心思。班主任热心地到他家中,与双方父母一道妥善地解决了此事,使这位学生能安心地学习,顺利地考取了学校。非常欣慰的是,以后两家终成儿女亲家。

喜·慰·憾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尊师爱生,严教勤学结出硕果。这一年,广场补习班有46位学生考取了中专,还有一位考进了大专;有些后来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有的进入了乡镇领导岗位和党政部门,就是在农村的也利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成了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二十九个年头过去了。由于学校的正确领导和信任,特别是钟凤森校长的关爱和黄绍裕副校长的热情支持,老师们的团结协作精神,我心慰无悔,记忆犹新。而当年那些激扬文字的学生们,却已是人到中年,拖家带口,诸事劳形。由于他们聚集广场学习时间仅一年,人数众多,大家都热衷学习,相互交流的机会甚少,离校后互相交流的机会就更少,恐怕已是相见不识君,或只能是似曾相识罢了,不啻为一大憾事。

窗外的雨不知何时停了,推开窗户看去,扑面而来浓重的水雾,尘世的喧嚣与浮华似乎已被这场雨涤荡殆尽。沉淀下来的记忆弥足珍贵,岁月的洗礼淘出的是最淳朴的感情。为了“不应忘却的记忆”,特书一笔,了却夙愿。


扫码加微信公众号
江西省信丰中学 版权所有(C)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西省信丰县阳明路270号
Email:xflzd@163.com
Baidu
map